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經驗交流活動舉行
實地調研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
2023年10月24日08:19 | 來源:四川日報

原標題:實地調研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
日前,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及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(實驗)區建設單位,各?。▍^、市)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130余人齊聚阿壩州,圍繞“西部地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”進行經驗交流,并深入汶川、理縣、茂縣實地調研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情況。
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是指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核心,對歷史文化積淀豐厚、存續狀態良好,具有重要價值和鮮明特色的文化形態進行整體性保護。從2007年到2018年,文化和旅游部先后批準設立21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(實驗)區。經過檢查驗收和專家評審,2019年,最終確定并公布了首批7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名單,其中包括四川省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。
2008年,我國決定設立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(實驗)區、對羌族文化生態實施整體性保護。保護(實驗)區以阿壩州汶川縣、理縣、茂縣和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為核心區域,兼及毗鄰的阿壩州松潘縣、黑水縣和綿陽市平武縣的部分區域,涉及7個縣102個鄉鎮971個村寨,總面積23225.83平方公里。
15年來,我省堅持“保護優先、整體保護、見人見物見生活”的理念,統籌推進保護區基礎設施重建與文化生態保護,同步推進物質文明發展與精神家園建設。保護區文化生態得到有效搶救保護和傳承發展,人民群眾文化認同和文化自覺不斷提升,探索了在特大自然災難面前保護人類文化的成功經驗,走出了非遺區域性整體保護的四川路徑。(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杰)
(責編:羅昱、章華維)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- 評論
- 關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