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span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/th></th></span>
<address id="tjtft"></address>

<form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/th></th></form>
<noframes id="tjtft"><form id="tjtft"><nobr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/th></nobr></form>

    <noframes id="tjtft"><form id="tjtft"><nobr id="tjtft"></nobr></form>

    <noframes id="tjtft">

      人民網
      人民網>>四川頻道>>綜合欄目>>四川

      真情澆灌“團結花” 新時代的北川有了更好的樣子

      2023年10月24日08:11 | 來源:四川日報
      小字號

      原標題:新時代的北川 有了更好的樣子

      羌族刺繡。北川縣委宣傳部供圖

      羌族姑娘采茶。 北川縣委宣傳部供圖

      大江奔騰,千帆競發。

      在歷史的長河中,20年只是短暫一瞬。這一瞬之于北川羌族自治縣(以下簡稱“北川”),卻是一段波瀾壯闊、氣勢恢宏的奮斗歷程。

      2003年,經國務院批準,北川成為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,境內羌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37%,被譽為“云朵上的民族”。

      面對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,黨中央堅強領導,全國黨政軍民八方支援,山東省傾力援建,國際友人、海外華人華僑、港澳臺同胞以及廣大志愿者凝聚人間大愛,書寫了穿越災難、崛起危難的人間奇跡,讓北川能夠重新“整裝”出發。

      2011年2月,一座“安全、宜居、特色、繁榮、文明、和諧”的北川新縣城呈現在世人面前。

      這座見證了在危難中崛起的大愛之城,不負厚望,乘勢而上,前幾年打響了感天動地的脫貧攻堅戰——2018年,北川高質量實現脫貧摘帽,脫貧攻堅和成效鞏固工作連續7年進入全省“好”的行列。

      彈指一揮間,在一段又一段不平凡的歷程中,全縣上下全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,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,感恩奮進、頑強拼搏,伴著鏗鏘足音,在鄉村振興路上越走越快,讓“發展路”日益暢通。

      羊角花開,幸福路長。

      20年來,北川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、發生歷史性變革,地區生產總值由2003年的12.19億元壯大到2022年的94.47億元,年均增速11.38%,先后榮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、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縣等多項榮譽。

      20年歲月里,北川干部群眾用汗水澆灌希望,以實干篤定前行,用新時代的畫筆,在3000多平方公里的大美羌鄉,勾畫出一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、城鄉面貌煥然一新、人民生活和諧幸福的壯麗圖景。

      A小縣城大產業

      經濟發展勢頭足

      不久前,2023中國(綿陽)科技城無人機產業發展大會舉行,北川多家企業和無人機產品亮相展會,展出的無人機固態電池、整機制造及運營培訓基地等一批新項目引發關注。很多參加展會的觀眾不禁發出一個疑問:北川不沿邊、不靠海,怎么發展起無人機產業?

      新的產業布局的背后,是北川清晰的發展邏輯——后發先至,唯有通過新思路、新賽道、新舉措,蹚出產業發展新路。

      發展通航產業,北川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——有著安全便捷的空域資源,750平方公里的“川協4號”空域,半小時即可報備飛行,全年可飛行天數近300天,是全國少有的涵蓋平原、丘陵、山地全種類地形地貌的低風速空域,2022年無人航空器飛行超2000架次。

      天然優勢給了北川足夠大的發展空間。2013年,綿陽市委、市政府搶抓國家低空空域改革戰略機遇,依托北川獨有的資源優勢,將綿陽首個通用機場規劃選址在北川;2019年9月,北川通用機場正式獲得省政府批準立項;2022年12月,機場跑道主體完工;2023年5月,航站樓主體完工,6月機場主體完工,機場建成后最大能滿足起降12座商用飛機和絕大部分通用飛機及無人機。

      為了更好地推動通航產業園發展,今年5月,綿陽科技城管理委員會與北川簽署協議共建綿陽科技城(北川)通航產業園,并組建中國(北川)軍民融合(無人機)研究院,成立四川省無人機產業鏈創新聯盟,累計簽約通航產業項目金額超150億元,集制造、運營、旅游、培訓為一體的通航全產業鏈成型成勢。預計到2025年,北川通航產業規模將達50億元。

      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特色經濟。北川立足資源稟賦、突出比較優勢、樹立長遠視野,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,因地制宜、因時制宜,確定通用航空、茶、文化旅游、食品醫藥、安全應急產業作為“五大主導產業”,大力實施產業倍增發展攻堅行動,讓小縣城發展起大產業。

      北川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優勢,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種茶制茶歷史,好山好水出好茶,全縣現有3萬余畝百年以上老茶樹和2000余棵千年以上老茶樹。

      2022年,北川發布包含苔子茶、北川臘肉等多個產品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“羌食薈”。此后,北川開啟“區域品牌+企業品牌”雙品牌戰略,打響北川苔子茶“名聲”,打造了綿陽茶學院北川茶文旅融合鄉村振興示范產業園等。

      近年來,北川茶企根據茶葉不同成熟時間和市場需要創新求變,不僅保留了傳統羌茶、苔子茶等綠茶制作工藝,又研制生產出紅茶、黑茶、白茶等多個品種,不僅提升了“北川茶”品牌效益,更提升了“北川茶”產值,預計到2025年,北川茶產業產值將突破10億元。

      安全應急產業是北川前瞻性布局的又一戰略性新興產業。北川擁有保存完好的地震遺址、“一中心九臺站”防震減災資源,是全國防震減災示范縣、科普示范縣,著力引導更多社會資源進入應急產業領域,大力整合利用現有北川應急管理培訓學院,籌備建設多災種體驗館與國家應急管理大學教學基地,與學院深度合作,推動更多應急產品“北川造”,力爭2023年實現安全應急產業產值2億元以上。

      后發跨越催人奮進。2003年,北川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.19億元,經過20年不懈奮斗,2022年已經壯大到94.47億元,年均增速11.38%。20年間,北川先后獲評“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”“縣域經濟發展模范縣”,從2016年起蟬聯全省51個少數民族縣前十強,2022年排名躍升至第7位。

      B民生福祉新改善

      帶火“美麗經濟”

      綠,是北川始終洋溢的顏色。逶迤縱橫的玉皇山,層巒疊嶂,山清水秀;行走在北川大地,連綿青山碧波蕩漾。

      進入10月,天氣逐漸轉涼,北川石椅村內依舊一片生機。每天晚上,在石椅村廣場上,熊熊燃燒的篝火點亮夜空,游客與身著羌族服飾的村民一起,載歌載舞,舞蹈的隊伍越來越長,歡笑聲、祝福聲回蕩在青山綠水之間。

      2023年春節前夕,石椅村成為全國關注的熱點。今年2月,為了進一步開發鄉村旅游業,北川投入340萬元,啟動村道改造提升工程,將石椅村通往外界的主干道升級為柏油馬路,對所有急彎處路面進行拓寬,并增加波形護欄,還用紅黃藍3種色彩劃出步行道,村道更靚更安全。

      交通方便了,游客更多了。走在石椅村的村道上,具有羌族特色的農村景象呈現在眼前,讓游客在欣賞秀美風光的同時,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。

      路,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      北川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,全境多山,峰巒起伏,溝壑縱橫,綠意盎然。這抹亮麗底色成就了厚實生態“家底”,成為北川厚積薄發之基,蘊藏著巨大的潛力和開發空間。但同時,因為受阻于復雜的地質地貌,讓原本的“詩與遠方”長時間“養在深閨人未識”。

      逢山開路、遇水搭橋。20年來,北川克服山區地質脆弱、自然災害頻發等困難,交通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。數據顯示,2022年末北川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3610公里,比2003年增加3200公里,202個行政村通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,入戶路通達率達95%以上。

      今年底,九綿高速北川段將建成通車,北川將告別不通高速路的歷史。不久的將來,隨著茂縣至三臺高速、安州至北川高速的建設,北川將全面進入“一機場三高速”綜合立體交通時代,迎來發展新機遇。

      隨著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的推進,北川城鄉面貌蝶變升級,羌鄉大地處處業興人和、美麗宜居。

      推動鄉村振興,帶來的是民生事業大改善。20年來,北川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,持續加大民生領域投入,連續多年保持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在65%以上,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。

      通過共同努力,全縣累計減貧20539人,93個貧困村全部退出。2022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9185元、18676元,是2003年的6.4倍、9.5倍,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連續多年保持綿陽市第一。

      沒有全民健康,就沒有全面小康。20年來,北川積極改善醫療衛生條件,目前醫聯體和醫共體覆蓋率已經達到100%,縣鄉醫療機構增加至25個,群眾看病更有保障。同時,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,擴大“鄉村振興?!眳⒈7秶?,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.82%。

      C民族文化綻異彩

      打開讀懂“何以中國”的北川窗口

      今年9月初在北京舉行的中國國際時裝周秀場現場,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“羌繡”代表性傳承人陳云珍用一首嘹亮的羌族山歌,配合著模特身上的羌繡服飾,將觀眾帶往北川,帶至羊角花盛開的地方。北川以羌文化獨特的語言,向世界,向未來,打開一扇讀懂“何以中國”的北川窗口。

      這不是陳云珍第一次將羌繡帶上國際舞臺。多年來,作為省級非遺傳承人,她帶著羌繡作品去到海內外多個城市?!耙屒祭C走出大山、邁向全國、走向世界!”陳云珍表示,為了讓羌繡被更多人熟知,她將羌繡元素融入耳環、項鏈、手鐲、發飾、箱包等飾品和旅游產品,這些新產品投放市場后,受到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和追捧,讓羌繡煥發了新的生機。

      在陳云珍等非遺傳承人和帶頭人的推動下,北川已初步形成集研發、生產、營銷為一體的羌繡產業鏈。數據顯示,截至2022年底,全縣共有羌繡企業20家,專業從事羌繡的繡娘500余名,利用農閑靈活就業的繡娘超過1萬人。

      在國家級羌族文化生態保護區綿陽范圍核心區北川,類似陳云珍這樣推動非遺活態保護傳承、守護傳統文化根脈的個例還有不少。

      在青片鄉上五村西窩羌寨,一位79歲的老人經常坐在吊腳樓旁,右手拿著一根竹片放在嘴邊,左手不停牽動麻線,陣陣清脆悅耳的聲音回響在山谷間。老人名叫王澤蘭,是羌族口弦省級代表性傳承人,她吹奏的正是羌民族傳統民間器樂——羌族口弦。

      “我8歲開始學吹口弦,一根又小又薄的竹片竟能發出如此美妙動聽的聲音,這讓幼小的我覺得神奇有趣?!蓖鯘商m說,口弦長約11厘米,寬約1.3厘米,厚度相當于一元硬幣,小巧輕便,鄉親們基本隨身攜帶,在山間地頭干農活累了,就找一塊大石頭,大家圍坐在一起吹口弦解乏,“那時大家都會吹,但后來會吹的人越來越少,心里特別擔憂?!?/p>

      “傳統文化、民族文化丟不得!”這是王澤蘭的信念,也為她的生活指明了方向,“我這幾十年里,做得最多、最有意義的事情就是傳承口弦,免費培訓了大量學員,讓羌族傳統文化和傳統技藝后繼有人?!痹谕鯘商m的帶動下,女兒王安蓮不僅精通口弦,也是羌族民歌的傳承人,女婿梁元斌則是羌族打岔的傳承人。王澤蘭的徒弟們學會口弦后,紛紛加入傳承羌文化的行列,帶領眾多愛好者學習口弦。

      傳承與保護民族文化顯成效,在北川,民族文化不斷綻放出耀眼光芒。20年來,北川先是上榜首屆“中國文化百強縣”,又先后獲評“中國羌繡之鄉”“中國民間藝術之鄉”,申報“羌年”等106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,萬人跳沙朗舞慶羌歷新年創吉尼斯世界紀錄。

      2022年底,北川首個城市超級IP《少年禹傳奇》正式面向全球發布,這是傳統文化與科技創新牽手的一次創新。新的文化IP讓北川擁有了自主文化品牌,以此促進禹羌文化發展,從而塑造多線串聯、多點聯動的旅游格局,打造以文塑旅、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環。目前,《少年禹傳奇》中華大禹超級IP入選全省“十四五”重點動畫片選題規劃。

      北川有著傳承千年的禹羌文化,首部實景體驗劇《走北川》,讓觀眾在互動體驗中充分感受古老傳統與現代文明的交融,感受新生北川的蓬勃活力與文化魅力。作為古代治水英雄大禹的出生地,北川連續5年舉辦“海峽兩岸大禹文化交流活動”,匯聚起“中華民族一家親”的強大合力。

      乾坤日月當依舊,昨夜今朝卻異同。20年彈指一揮間,北川一路砥礪奮進。如今,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各族群眾,在共同建設幸福美好家園的征途上,正闊步邁向新征程,鑄就新的輝煌,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四川新篇章貢獻力量。(付江)

      (責編:羅昱、章華維)

   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

      返回頂部
      亚洲欧美乱综合图片区小说区-精品综合三级欧美-亚洲风情亚AⅤ在线发布-97色伦2视频在线观看
      <span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/th></th></span>
      <address id="tjtft"></address>

      <form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/th></th></form>
      <noframes id="tjtft"><form id="tjtft"><nobr id="tjtft"><th id="tjtft"></th></nobr></form>

        <noframes id="tjtft"><form id="tjtft"><nobr id="tjtft"></nobr></form>

        <noframes id="tjtft">